天国拯救招募-天国拯救招募马修和弗里茨

有关太平天国的影视剧中,太平天国运动14年,横扫大江南北。此时,号称千古第一完美人物的曾国藩招募兵勇,组建湘军,宣布讨伐?叛逆粤匪?,后攻入天京,灭亡了太平天国运动。如此,大伙都说,曾国藩拯救了文明,曾国藩是儒家文化的捍卫者;没有曾国藩拼杀,太平天国岂能灭亡呢?殊不知,曾国藩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最后胜利果实而已。太平天国运动14年,清军相继换了10位前线主帅,其中满人2位,汉人8位;曾国藩在挂帅之前,只是打替补,没啥发言权,却是笑到最后的人。

01.,福建侯官人,近代著名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坚决反抗英国侵略,捍卫主权、尊严。洪秀全、杨秀清领导拜上帝教准备发动起义,广西省内天地会活动频繁,皇帝下诏,让他署理两广军务,前往广西平叛。可惜,还没到广西,就病逝途中。凭借之能力、威望,洪秀全起义军可能无法走出广西,只能沦为天地会之流。

02.李星沅,中途病逝,朝廷改派其好朋友,曾在禁烟运动中雷厉风行的李星沅挂帅,代替出战。实事求是地说,李星沅治理民政是一把好手,但并非打仗的料子,他军事水平很一般,将帅不服。督师广西期间,周天爵、向荣、秦定三之间矛盾重重,相互倾轧,李星沅却不能阻止。如此,太平军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李星沅悲愤交加,吐血而亡。

03.赛尚阿,李星沅作战不力,心力交瘁,咸丰皇帝很恼火,于是改派首席军机大臣满人赛尚阿督师,节制前线诸位将领。咸丰很够意思,授予赛尚阿清朝版的尚方宝剑?遏必隆刀?,可以先斩后奏。可惜,赛尚阿不是曾国藩,不敢真的斩杀前线将领;此人做事勤奋不假,但没军事才干,又不敢抽出宝刀。如此,前线将领向荣、乌兰泰等继续倾轧,太平军跑进湖南,赛尚阿被撤职。

04.徐广缙,主动请缨的赛尚阿不给力,咸丰也没办法,这家伙做事勤恳,但不是帅才,能奈何呢?接着,咸丰一纸诏书下来,让禁烟功臣两广总督徐广缙来督师。可惜,徐广缙让咸丰失望了。太平军声势浩大,徐广缙压根不敢到前线指挥作战。太平军攻打长沙,他在湘潭逗留不前;太平军攻打武昌,他在长沙喝茶。如此,徐广缙被撤职,是第一位还没到前线就被撤职的主帅。

05.陆建瀛,徐广缙不给力,堂堂两广总督,都没胆量到前线,咸丰一怒之下将其撤职。接着,时任两江总督陆建瀛前往上游督师,截击太平军,阻止其顺江东下,确保苏常安全。陆建瀛看到太平军声势浩大,压根就不敢交战,而是一路往回撤,沿江城市无一设防,也不敢设防。更过分的是,陆建瀛还将南京府库财产收归己有,搬运出城。太平军入城后,陆建瀛没来得及逃跑,结果被一刀砍了。

06.向荣,徐广缙、陆建瀛毫无用处,咸丰只能授权给向荣这位行伍出身悍将,命他节制前线军队。向荣组建?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同时出兵攻打镇江、芜湖,还调集红单船,截断天京粮道。如此,天京粮荒很严重,相继放出10余万饥民出城觅食,自求活路。可惜,向荣兵力太少,堪称精锐的7000而已,却要同时兼顾天京、镇江、芜湖、安庆,还要出兵增援北方对抗北伐军。1856年春,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全面攻打?江南大营?,向荣退守丹阳,吐血而亡。

07.余万清,向荣兵败,吐血而亡,?江南大营?一度陷入瘫痪。此时,天京事变爆发,清军趁机反扑,从丹阳、金坛一路杀来。余万清,此时督师镇江,是?江南大营?临时主帅。余万清,军事水平一般,是?战五渣?。却非常善于招降纳叛,还能优待俘虏,救济饥民。如此,镇江城太平军相继投降,守将吴如孝忧心仲仲。可惜,和春到来后,不但放弃招降政策,还调走余万清精兵,镇江暂时得以保全。

08.和春,余万清能力有限,招降纳叛还行,担任主帅则力不从心。满人和春也是一员悍将,曾经在向荣手下效力,战功卓著,收复庐州就是他功劳。和春督师后,相继拿下溧水、句容、镇江,再次组建?江南大营?,围攻天京。本来,肃顺想让张国梁担任主帅,但咸丰偏袒满人,和春成了主帅,张国梁成副帅。所以,和春与晚清第一名将张国梁矛盾很深,极大影响军情。为此,咸丰决定改派他人督师。

09.何桂清,和春、张国梁有矛盾,咸丰只好授予两江总督何桂清大权,让其节制?江南大营?。何桂清,云南昆明人,晚清官员升迁速度之典范,比曾国藩阅历还要丰富。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此时?江南大营?已经合围天京,且杀到了城下,粮道基本被截断,城池随时可能陷落。可惜,和春、张国梁矛盾实在太多,李秀成?围魏救赵?之计成功。?江南大营?再次被摧毁,和春自杀,张国梁战;何桂清被问罪,后曾国藩送他一程,让朝廷杀了他。

10. 曾国藩,?江南大营?再次被摧毁,何桂清也被曾国藩?弄?,清朝在江南已经没有可用之正规军,僧格林沁马队又要剿灭北方?捻军?。此外,胡林翼身体不适,虽然制定好了?东征计划?,但也是力不从心。如此,一直充当替补的曾国藩走上了前台,担任两江总督,节制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省军务,充当清朝猎手。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大肆抢掠,李臣典更是过分,御女无数而。至此,太平天国运动被扑灭,历经14年。

洪秀全在天王府豢养三千佳丽,谁来领导太平天国对抗清廷14年?

李煜(937~978) 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诗、文、词以及书、画创作均富,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风流才子误作人主--南唐后主李煜的悲剧人生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十余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孙李唐庄。故老传说,当年李煜被俘入汴,宋太祖赐宅于斯,宋太宗又赐毒药于斯。所谓孙者,乃逊也,此为李唐逊位之所居。人事沧桑,久经变迁。而今的孙李唐庄,小桥流水,棘篱土院,昔日幽居的小楼早已不复存在了。

^^谁能役役尘中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作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大约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天性儒弱多病,喜文厌武。在其性格构成的诸多因素当中,他更多地承继了父亲李璟的风范。“后主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他又知音律,善词章,工书画。书学柳公权,十得八九。曾作颤笔樛曲之状,道劲如寒松霜竹,人谓金错刀。又,每常写大字的时候,弃笔不用,唯以卷帛书之,上下左右皆如人意,世谓撮襟书。其画则以翎毛墨竹最为擅长。老于霜皮,烟梢露叶,披离俯仰,宛若古木,自有一派清爽不凡的神韵。他藏书甚富,读书也多。据说,宋太祖平定江南,从金陵馆阁得书十余万卷,且校勘精审,编秩完具。这在五代十国那个极度动荡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那么,在诸书当中,他潜心钻研的是什么呢?旧臣徐铉讲过这样一件事:“(煜)尝从容与近臣曰:‘卿辈从公之暇,莫若为学为文;为学为文,莫若讨论六籍,游先王之道义。不成,不失为古儒也。’”巳御制杂说序》)可见,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他常修的功课。但是不知为什么,他的思想并没有为传统的儒家学说所束缚。圣人不是讲“立言、立德、立功”吗?他却只要“立言”,于德治、武功,没有多少兴趣。圣人不是说过“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吗?他并不以“达”为意,也不想为天下黎庶承担什么责任,他一心只要“独善其身”。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身处封建社会的乱世,正如五优十国其他上层文人那样,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实际上在他们精神上已经解体,已经动摇。分崩离析的时代,割据政权的朝夕不保,都使他们缺乏政治进取之心。汲汲顾景,唯恐不及。追求现世快活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冷笑秦皇经远略,静伶姬满苦时巡。”“谁能投投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奏始皇、周穆王,虽然雄视天下,耀威四海,但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堕入尘网之中,只能是自寻苦恼。万古到头终一,大可不必为了虚名面劳瘁心力。“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倾碗更为寿,深卮递园宾。”瞧!这是多么的自在潇洒。“自出胶库,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议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即位上宋太祖表》)的李煜就是这样描述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理想的。

另一方面,是李煜长兄弘冀的猜忌。史载,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刚毅果断,常州一战,大败吴越兵,以战功被围立为太子,参决政事。但是,他的某些举动屡进李璟旨意,璟遂起废立之意,弘冀就暗地派人把叔父景遂毒了。弘冀于自已的同胞兄弟能否相容呢?未必。现传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波有几人。

一槕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据传,这两首词题在南唐卫贤所画《春江钓奥图》上。词中歌颂的渔隐生活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当是他受长兄猜忌而希求避祸心理的真实写照。煜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相貌当也很容易召致弘冀的忌根。大舜、项羽不都是重瞳于吗?一个是圣人,一个是英雄,李煌焉能是等闲之辈?不管弘冀意下如何,李煜为自身计,当亦会竭力躲避政治的。他自号钟隐,又别称钟山隐士、钟蜂隐者、莲峰居士,明确表示自己无意朝政。事实上,他也从来汲有想过一生要成就什么政治大业,他一心只要做个文人才子,他的最大希求只在于成就自己的文学才干。如此而已。

^^天教心愿与身违

历史对人生耍弄了又一个悲剧。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杀晋王景遂不久,自己也了。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都早卒。煜以次改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为太子。同年李璟病亡,遂即位于金陵。年仅二十五岁的李煜硬是被历史推上了政治舞台。此时的南唐政权已经日薄西山,早在周世宗显德五年,李骤就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奉周正朔,尽献江北郡县。璟还给周世宗上表,卑称与周“外虽君臣,内若父子”,随贡金银布帛若干。嗣后,宋代周。慑于大国的威严,璟继续进贡,岁费数万计。据《通鉴》记载:“南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于周,岁时贡献,府藏空竭,钱益少,物价腾贵。去年铸当十大钱及当二钱文。”内优外患,风雨飘摇。一种亡国的紧迫感沉重地压在李煜心头。想振作,想图强吗?谈何容易!以乃父之英武明断,尚不能保社稷于不衰,自己这个懦弱文士又怎能挽狂澜于既倒?大厦将倾,李煜不仅没有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甚至连这个设想都不曾出现过。“外示恭俭,内怀观望。”这是他做皇帝十五年所奉行的基本国策。即位当年,他就给宋太祖上表奏称:“既嗣宗访,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尊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盖。”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诚,换取宋太祖的宽容之心:他主动削去唐号,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贬损一切制度;宋使来唐,他衣紫抱,去瓯吻;他每年从国库拿出大量财物贡宋,名定曰助祭、助葬,名之曰犒师、买宴、贺节令;他还奉宋旨意,写书与南汉主刘鋹,约与俱事宋。开宝六年(973),宋卢多逊来求《江南图经》,李煜深知这是宋将南伐的前奏,但他还是令人抄录一本送去了。宋于是熟知江南十九州屯戍远近,户口多寡,为用兵做好准备。同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密言后主,劝他乘宋疲于征讨之时,出师寿春,以复故境。为了替后主起兵作开脱,林甚至说:“兵起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事成国家飨其利,不成族臣家,下不预谋。”后主胆量毕竟太小了,对此他竟不敢信从,而且听信谗言把林酸杀了。是年,内史舍人潘佑有感于国运衰弱,用事者充位,愤切谏言,连上八疏,词穷理尽。后主大怒,以为是其友李平所激,杀平,佑自刭。佑所上表章说:“陛下既不能强,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万助收河东,因率官朝觐,此亦保国家之良策也。”这话说得十分剀切。于宋,李继既不敢稍事违抗,又不甘心俯首贴耳前去朝觐。他存的是侥幸心理。南唐晚亡一天,似乎他这个嗣主便算尽到了义务,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煜太天真了。“天下一家,卧提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开宝七年,宋太祖遣李穆为国信使,持诏约煜同阅牺牲,且谕以王师将讨,宜早入朝之意,煜以疾辞。王师将临,煜大失所望,他回报说:“臣事大朝,冀全宗把,不意如是,今有而已。”于是修葺城堡,教习战船,开始备战。第二年,宋与吴越会师围金陵,想欲尽室自焚不得,遂率百官亲属肉袒出降。

十五年的屈辱难堪,李煜如何取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呢?放纵性情,耽于声色。作为一国之主,他不仅具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而且也无须顾忌什么,大可任情而动,随意而行。还是读一谈他这一时期写下的小词吧: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负溜,酒恶时拈花策嗅。别殿遥闻萧鼓奏。(《浣溪沙》)

那些因春伤怀,感秋落泪,长夜欢饮,宫帷调情,李煜一一写来,勾勒刻画,有情有韵。他这些作品,与其说写尽了风流缱绻,勿宁说是于温馨香软之中寻求一种精神慰藉,寻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严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大小周后的爱情。大周后,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十九岁与煜成婚。煜即位,立为皇后。周后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至于采戏弈棋,也无不绝妙,可称得上是五代时期的一位才女。据说,唐代的《霓裳羽衣曲》,至五代已经绝响,煜得残谱,周后与之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今传《玉楼春》词正记此事: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上片写春殿歌舞的盛况,下片写踏月而归的兴致,夫妻双方都陶醉在艺术创造的天国里。

李煌与周后情好甚笃,只有在与周后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识到了自我价值的存在,才真正体尝到了人世间爱的幸福和甜蜜。周后一,李煜的悲悼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他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他除了作诔作词而外,还有八九首诗,发抒同样的感情。即使在周后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这在古代君王的之中是独一无二的。

历来有异议的是他利小周后的关系。陆游《南唐书·后纪传》说:“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面不外向。放后主过哀以掩其迹云。”马令《南唐书·后妃传》又经:“后自罗惠殂,常在宫中。后主乐府词有‘衩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道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对他们二人的关系,我们无意深究。应该看到,李煜作为一位帝王,妻易人,他无须故作姿态;以李煜性情之率真,他也不会装腔作势。我们不能因为南唐在李煜时代灭亡,就说他是荒*无道;我们也不能因为历史上的英武之君建立了功业而原谅他们私生活的放荡。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可避免的。李煜的亡国,不亡于浪漫多情,而亡于政治上的软弱和低能。

^^一旦归为臣虏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煜白衣纱帽待罪明德楼下。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同年,太祖,太宗即位,改封陇西公。早在开宝四年,宋太祖就在汴京城南修造了礼贤馆,其目的是为了招煜来降。后赐钱俶。觐见之日,太祖又赐煜冠带器币若干。太平兴国二年(977),煜自言家累之重,太宗命增给月俸,另赐钱三百万。煜心情抑郁,务为长夜饮,宋宫每日供酒三石。作为降王,宋帝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宋史·世家》:“太宗尝幸崇文院观书,召煜及刘提令纵观。谓思日:‘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册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煜顿首谢。”掠夺了人家的藏书,还询问人家读书与否,这是侮辱,是对人的自尊心的有意挫伤,又,宋王铚《默记》引龙衮《江南录录》“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驾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明人沈德符《野获编》又谓:“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曰:‘江南剩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其事虽贞传闻,也未必毫无根据。若属实,这当又是奇耻大辱,李煜残破的心灵再次受到重创。羞愧,恼怒,痛恨,后悔,种种情感奔腾汹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这恨是那样深长,那样强烈。他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饷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长歌当哭。

然而,他的心情有时又显得异常的平静。在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巨变之后,他又认真地进行着忏悔: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官娥。(《破阵子》)

家国是父祖开创的,山河又自来美丽多姿,自己哪里认得干戈剑戟呢?“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人生的幼稚,性格的软弱,难道就能葬送一个国家吗?然而事实正是如此。一旦有变,国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难堪真是难以表述。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内疚,他为错杀了潘佑、李平感到后悔,他为故国的沦于己手感到不安,他也为城破之时没有及早自尽感到心酸。真的,活着倒不如了,以自身的鲜血洗刷掉昏聩、懦弱和无能。乐不思蜀的刘禅不是享尽天年了吗?是的,他人虽然活下去了,但灵魂早已亡。仰人鼻息,寡廉鲜耻,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当属于这一类。他有笔,富有文学才华,他可以用乐府歌辞来发泄愤值心音,来反抗凌辱和摧残,来恢复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严。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四十二岁生日。他命前妓在小楼作乐,含泪歌唱了这首《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太宗大怒,遂派人送药把他毒了。李煜之,自有其悲壮的一面。

慈禧为何要组建新军呢?

1856年的一天,太平天国的3000名士兵包围了北王魏昌辉直接指挥的天王洪秀全的宫殿。一大早,3000名战士在毕生的指挥下奔向天王府大门。突然,门口传来一声巨响。八百多名女兵手持刀枪在天王府外呼喊杀戮,与惊愕的三千名士兵搏斗。她们是守护天宫的太平天国女兵,洪秀全最早的女信徒,也是太平天国最早的女兵群体。

在洪秀全的指挥下,三千名太平天国女兵进入后宫,从此改变了战场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冯云山的主要活动是传教活动。洪秀全虽然没有认真阅读《圣经》,但通过旁人的叙述和他在其他书籍中看到的相关内容,对基督教教义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他自称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的弟弟,来拯救穷人。

天平天国运动最早的信徒主要分布在广西山区。他们是农民、农村妇女、旷工和其他穷人。在这些信徒中,有许多妇女。后来,金田起义时,这群女信徒组织成最早的女兵。这些来自客家的妇女大多在战斗中并不比男人差,因为她们不缠足。曾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尝到了客家妇女的苦难,甚至称这些英勇的客家妇女为?大脚蛮子?。

在洪秀全的指挥下,三千名太平天国女兵进入后宫,从此改变了战场

在太平天国运动全盛时期,太平军女兵人数达到10多万人。不过,洪秀全占领南京后,他发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令:?女人要内务负责,外事不要听人说。?

这一命令下达后,近3000名精心挑选的女兵进入后宫。他们有的成了洪秀全的妃嫔,有的当了宫女,还有的当了天宫的保镖。并用四个?不大赦?来限制女性与外界的关系。攻占南京后,进城后,跟随天王的女子们被纱布蒙住,她们被囚禁,与外界完全隔绝。

在接下来的11年里,洪秀全是天王府里唯一的男人,还有上千个是女人。而且,洪秀全有严格的规定。凡跟随他的女子,无论是妃嫔,婢女,或保镖,只要同他出宫,都要蒙面。

在洪秀全的指挥下,三千名太平天国女兵进入后宫,从此改变了战场

据史料记载:?天井天王府女子约千人,只有一名男贼洪妮可以视为恶人。?。在这些人中,有爱娘、新娘、妙语、娇女等16个职位的208人,公主及其侍女24人,女军官、女仆、女保镖2000多人。不仅如此,洪秀全还从全国各地招募美女,送她们到天王府,供他消遣。洪秀全在天王府的11年里,只下过25道诏书。然而,在这期间,他写了500多首诗,以解决妃嫔之间的纠纷和传授侍女礼仪。他的本性显而易见!

太平天国的真相以道以技

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被打败,以及到后来的清朝被推翻前的一系列对外战争,让慈禧看到了清廷军力的衰弱。尤其是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得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湘军、淮军等在对外战争中又和八旗军队一样腐败不堪用。慈禧在此时感觉到了深深的害怕,怕她的统治无法长久,才意识到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新式陆军的重要性,于是就下旨编练新军。

清朝组建新军,原本是想用来巩固清廷的统治地位,但由于晚清政府的彻底腐败,若指望一支新式军队来拯救已走向末路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政府准备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式军队,却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成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

新军在招募过程中,待遇、前途等都要特别优于之前的八旗等军队,这就使新军在选拔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门槛,最终选拔出来的都是些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尤其是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后,大量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就去参加了新军。后来清廷在新军的训练等一系列问题上渐渐的发现新军有些不受控制的迹象,就用旧式的巡防营来监视新军,但让这些没有什么文化的八旗子弟来监视有知识、有思想的新军,这对于新军来说是莫大的侮辱,更反过来加速了新军反抗清廷的决心。

由于晚清政府财政困难,清廷把编练新军的权利下放到地方,这就使得清廷对于新军的掌控大大降低,朝廷既然连兵饷都发不了,这些新军为何要听清廷的命令呢?当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难道会为腐朽的晚清政府保驾护航吗?因此,当他们看到晚清政府的统治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绊脚石时,他们怎能不反过来消灭清廷呢?

求<<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全文!!

前五期短史记,已经从事件、纲领、领袖、制度、后果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史实。所有史料表明,所谓太平天国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其政权本质可谓“以德,以技”。

所谓“道”,简而言之就是政治伦理,关系到统治的合法性,比如儒家所谓的“君权神授”。太平天国的政治伦理在于其宗教教义。主要有两点:1。洪秀全、杨等人是人间“天父天兄”的代言人;2.“天父天兄”所应许的“天国”,是一个“处处不平,无人取暖”的世界。

王国政府之所以“以道”,就在于主张道的人不相信他们所主张的,却坚持强迫其统治下的人民相信。例如:

在传播“神的宗教”只是敛财手段的时候,没有反叛思想的洪秀全在广东老家写诗。其中百正歌,他赞扬了以下历代的儒家圣贤:“周闻归心八百,是是非非;孔丘教了3000人,却是非不分。”几乎铁了心要造反,“孔丘”立刻变成了“洞妖”,不仅雕像被砸烂,书籍也要被烧掉。

无论是“神教”还是儒家学说,天国最高领导层信不信都无关紧要。信不信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为其谋取现实利益。所以,早年冯云山动杨、肖朝贵入伙时,只谈利益,不提宗教信仰。金事件后,杨、萧等人与洪秀全争夺“意识形态解释权”,才摆脱了天父上帝的控制。当武昌在1853年被占领,杨寻求知识分子的支持,并前往参观孔庙。

洪秀全作为一个缺乏军权、财权的“虚君”,想要凸显自己的最高领袖地位,只是极力操纵意识形态。因此,建都南京后,在石红的领导下,删书官,对儒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敢称孔孟为妖,日日烧尽史文”。不能容忍洪坐大校的杨,曾多次告诫洪,论语、中庸不是“恶言”,“传世之书,不可毁也”。这种冲突最后发展到杨打洪秀全屁股,洪秀全砍下杨的头。

领导层不相信“天国”,但“天国”仍然是诱骗人们为之工作的重要法宝。由于太平军的新兵很多都是从俘虏中来的,杨曾向亲信明确表示:“我也知道,新招募的兄弟如果不收,一定会心生怨恨。”于是,他要求对这些人进行更多的洗脑和灌输,向他们灌输:“天父拯救生命,生下君王,并教导你们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有福的,将来会享受无尽的幸福”

当然,这种灌输不是很有效。毕竟天国领导层的知识结构相当低,其洗脑教义技术含量有限,具有欺骗性。于是,“巧”成了天国维持统治的主要手段。所谓“技”,简而言之,就是操纵人民的战术,

金田回忆说,为了断人民的退路,“凡是拜过神的人的房子都要放火”;为了防止被俘士兵逃跑,首先就是严控士兵私财,甚至在士兵脸上纹身“太平天国”,以此切断他们回家的路。这种包裹手法贯穿了天国的兴衰。它的基本运作模式是“掠夺人民为卑仆,当好兵,当勇兵,当弱兵”

As

天国最先进的治国之术,源于弱民篇商君书:“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故正当国事在弱民”。这个“弱者”的概念和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乌托邦——大体相同。每家每户,除了基本生存所需的粮食外,必须将剩余的全部产出上缴国库。让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上是中国最古老的专制传统。

幸运的是,天国的这种统治只在有限的地区和军队中实行。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天国维持14年,最终了几千万人。道教与艺术的博弈之间,有血痕。

注意事项:

天朝田亩制度,收录于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1981年,P54-58。洪秀全:百正歌,收录于洪秀全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P10-11。张寒:鄂城纪事诗,太平天国资料,P39

天父圣旨,收录于太平天国,罗尔刚、王庆成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322-327。张寒:鄂城纪事诗,太平天国资料,P39。黄:戴经堂日钞,太平天国资料,P58。王士多:乙丙日记。

太平军的“天京城”是怎样陷落的,洪秀全又是怎样的?

《中英北京条约》原文:一八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北京。

兹以两国有所不惬,大清大皇帝与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后不至失和。为此

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硕恭亲王奕?;大英大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

世职上堂内世袭额罗金并金喀尔田二郡伯爵额尔金;

公同会议,各将本国恭奉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谕、敕书等件互相较阅,均臻

妥善,现将商定续增条约开列于左;

第一款 一、前于戊午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五月

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

此失好甚为惋惜。

第二款 一、再前于戊午年九月大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大英钦差大臣额尔金,

将大英钦差驻华大臣嗣在何处居住一节,在沪会商所定之议,兹特申明作为罢论。将来

大英钦差大员应否在京长住,抑或随时往来,仍照原约第三款明文,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第三款 一、戊午年原约后附专条,作为废纸,所载赔偿各项,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

万两相易。其应如何分缴,即于十月十九日在于津郡先将银伍拾万两缴楚;以本年十月

二十日,即英国十二月初二日以前,应在于粤省分缴三十三万三千三百十三两内,将查

明该日以前粤省大吏经支填筑沙面地方英商行基之费若干,扣除入算;其余银两应于通

商各关所纳总数内分结,扣缴二成,以英月三个月为一结、即行算清。自本年英十月初

一日,即庚申年八月十

七日至英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庚申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第一结,如此陆续扣缴八百万总数

完结,均当随结清交大英钦差大臣专派委员监收外,两国彼此各应先期添派数员稽查数

目清单等件,以昭慎重。再今所定取赏八百万两内,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

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载此明文,庶免纷纠。

第四款 一、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

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

第五款 一、戊午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

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

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英钦差

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

第六款 一、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品,

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

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

及庶保无事。其批作为废纸外,其有该地华民自称业户,应由彼此两国各派委员会勘查

明,果为该户本业,嗣后倘遇势必令迁别地,大英国无不公当赔补。

第七款 一、戊午年所定原约,除现定续约或有更张外,其余各节,候互换之后,无

不克日尽行,毫无出入。今定续约,均应自画押之日为始,即行照办,两国母须另行御

笔批准,惟当视与原约无异,一体遵守。

第八款 一、戊午年原约在京互换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

,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钞给阅,并令刊该悬布通衢,咸使知悉。

第九款 一、续增条约一经盖印画押,戊午年和约亦已互换,须俟续约第八款内载,

大清大皇帝允降谕旨奉到,业皆宣布,所有英国舟山屯兵立当出境,京外大军即应启程

前赴津城并大沽炮台、登州、北海、广东省城等处,候续约第三款所载赔项八百万两总

数交完,方能回国,抑或早退,总候大英大君主谕旨施行。

以上各条又续增条约,现下大清、大英各大臣同在京都礼部衙门盖印画押以昭信守。

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

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附注

本条约见《咸丰条约》,卷8,页4―7。英文本见《海关中外条约》卷1,页430―434。

本条约系在北京签订,通常称为《北京 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原文: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天津。

今大清国大皇帝、大法国大皇帝切愿将所有两国不协之处调处和平,与前立和好、贸易、船只事宜复为申明,谐逾往日,妥为处置,保护懋生,以敦永久。因此议定重立和约章程,俾两国均获裨益,用是两国特派全权大臣,以便办理:大清国大皇帝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桂良,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大法国大皇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御赐勋劳大星俄罗斯大救带大西洋降生大星世袭男爵若翰保弟斯大陆义葛罗前来,彼此既将所奉便宜行事之上谕及钦奉全权之诏?公同较阅查核,俱属善当,即将议立条款开列于左:

第一款 嗣后大清国皇上与大法国皇上及两国商民,毋论何人在何地方,均永远和好,友谊敦笃,彼此侨居,皆获保护身家。

第二款

兹两国幸然复旧太平,欲垂之永久,因此两国钦差大臣议定,凡有大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按照泰西各国无异。又议定,将来假如凡与中国有立章程之国,或派本国钦差公使等进京长住者,大法国亦能照办。凡进京之钦差大臣公使等,当其暂居京师之时,无不按照情理全获施恩,其施恩者乃所有身家、公所与各来往公文、书信等件皆不得擅动,如在本国无异;凡欲招置人通事、服役人等可以延募,毫无阻挡。所有费用,均由本国自备。大清国大皇帝欲派钦差大臣前往大法国京师侨居,无不各按品级延接,全获恩施,俱照泰西各国所派者无异。

第三款

凡大法国大宪、领事等官有公文照会中国大宪及地方官员,均用大法国字样,惟为办事妥速之便,亦有翻译中国文字一件附之,其附件务尽力以相符,候大清国京师有通事谙晓且能译大法国言语,即时大法国官员照会大清国官员公文应用大法国字样,大清国官员照会大法国官员公文应用大清国字样。自今以后,所有议定各款,或有两国文词辩论之处,总以法文做为正义。兹所定者,均与现立章程而为然。其两国官员照会,各以本国文字为正,不得将翻译言语以为正也。

第四款

将来两国官员,办公人等因公往来,各随各位高下,准用平行之礼。大法国大宪与中国无论京内、京外大宪公文往来,俱用“照会”。大法国二等官员与中国省中大宪公文往来,用“申陈”,中国大宪用“札行”。两国平等官员照相并之礼。其商人及无爵者,彼此赴诉,俱用“禀呈”。大法国人每有赴诉地方官,其禀函皆由领事官转递,领事官即将禀内情词查核适理妥当,随即转递,否则更正,或即发还。中国人有禀赴领事官,亦先投地方官,一体办理。

第五款

大法国皇上任凭设立领事等官,在第六、七款内所列中国沿海及河各埠头,办理本国商民交涉事件,与各地方官公文往来,并稽查遵守章程。中国地方官与该领事等官,均应以礼相待;来往移文,俱用平行。倘有不平之事,该领事等官准迳自申诉省垣大宪,并控诉本国钦差全权大臣。遇有领事等官不在该口,大法国船主、商人可以相托与国领事代为料理,否则迳赴海关呈明,设法妥办,使该船主、商人得沾章程之利益。

第六款

中国多添数港、准令通商,屡试屡验,实为近时切要,因此议定,将广东之琼州、潮州,福建之台湾、淡水,山东之登州,江南之江宁六口,与通商之广东、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准令通市无异。其江宁俟官兵将匪徒剿灭后,大法国官员方准本国人领执照前往通商。

第七款

自今以后,凡大法国人家眷,可带往第六款所开中国沿海通商及江之各口市埠地方居住、贸易、工作,平安无碍,常川不辍。若有盖印执照,任凭在议定通商各口周游往来;惟明禁不得在沿海、沿江各埠私买、私卖;如有犯此例者,船只货物听凭入官。但中国地方官查拿此等船只、货物,于未定入官之先,宜速知会附近驻口之大法国领事。

第八款

凡大法国人欲至内地及船只不准进之埠头游行,皆准前往,然务必与本国钦差大臣或领事等官预领中、法合写盖印执照,其执照上仍应有中华地方官钤印以为凭。如遇执照有遗失者,大法国人无以缴送,而地方官员无凭查验,不肯存留,以便再与领事等官复领一件,听凭中国官员护送近口领事官收管,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所获。大法国人凡照旧约在通商各口地方,大法国人或长住,或往来,听其在附近处所散步动作,毋庸领照,一如内地民人无异;惟不得越领事官与地方官议定界址。其驻扎中国大法国官员,如给执照之时,惟不准前往暂有匪徒各省分。其执照惟准给与体面有身家之人为凭。

第九款 凡中国与各有立章程之国会整顿或现、或后议定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一经施行办理,大法国商人均沾,用昭平允。

第十款

凡大法国人按照第六款至通商各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存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大法国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地方官会同领事官酌议定大法国人宜居住、宜建造之地。凡地租、房租多寡之处,彼此在事务须按照地方价值定议。中国官阻止内地民人高抬租值,大法国领事官亦谨防本国人强压迫受租值。在各口地方,凡大法国人房屋间数、地段宽广,不必议立限制,俾大法国人相宜获益。倘有中国人将大法国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第十一款

大法国人在通商各口地方,听其任便雇买办、通事、书记、工匠、水手、工人,亦可以延请士民人等教习中国语音,缮写中国文字与各方土语,又可以请入帮办笔墨,作文学、文艺等功课。各等工价、束修,或自行商议,或领事官代为酌量。大法国人亦可以教习中国人愿学本国及外国语音,亦可以发卖大法国书籍,及采卖中国各样书籍。

第十二款

凡大法国人在通商各口地方,所有各家产财货,中国民人均不得欺凌侵犯。至中国官员,无论遇有何事,均不得威压强取大法国之船只,以为公用、私用等项。

第十三款

天主教原以劝人行善为本,凡奉教之人,皆全获保佑身家,其会同礼拜诵经等事概听其便,凡按第八款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崇天主教而循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向来所有或写、或刻奉禁天主教各明文,无论何处,概行宽免。

第十四款 将来中国不可另有别人联情结行,包揽贸易。倘有违例,领事官知会中国,设法驱除,中国官宜先行禁止,免败任便往来交易之谊。

第十五款

凡大法国船驶进通商各口地方之处,就可自雇引水,即带进口,所有钞饷完纳后,欲行扬帆,应由引水速带出口,不得阻止留难。凡人欲当大法国引水者,若有三张船主执照,领事官便可著伊为引水,与别国一律办事。所给引水工银,领事等官在通商各口地方,秉公酌量远近,险易情形,定其工价。

第十六款

凡大法国船一经引水带进口内,即由海关酌派妥役一、二名,随船管押,稽查透漏。该役或搭坐商船,或自雇艇只,均听其便。所需工食,由海关给发,不得向船主及代办商人等需索。倘有违例,即按所索多寡,照例科罪,并照数追偿。

第十七款

凡大法国船进口,在一日之内,并无阻碍,其船主、或货主、或代办商人,即将船牌、货单等件,缴送领事官。该领事官于接到船牌、货单后,一日内即将船名、人名及所载吨数、货色详细开明,照会海关。倘船主怠慢,于船进口后经二日之内,不将船牌、货单呈缴领事官,每逾一日,罚银五十圆,入中国官;但所罚之数不得过二百圆,迨领事官照会海关后,海关即照,准其开舱。倘船主未领牌照,擅自开舱卸货,罚银五百圆;所卸之货一并入官。

第十八款

凡大法国船主、商人,应听任便雇各项剥船、小艇,载运货物,附搭客人,其船艇脚价,由彼此合意商允,不必地方官为经理,若有该船艇诓骗、走失,地方官亦不赔偿。其船艇不限以只数,亦不得令人把持,并不准挑夫人等包揽起货、下货。

第十九款

凡大法国商人卸货、下货,应先开明货单,呈送领事官,即著通事通报海关,便准其卸货、下货,即当查验其各货妥当,彼此均无受亏。大法国商人不欲自行计议税饷,另倩熟悉之人代为计议完税,亦听其便;如有事后异言,俱不准听,至估价定税之数,若商人与中华人意见不合,应彼此唤集二、三商人,验明货物,以出价高者定为估价。凡输税饷以净货为率;所有货物应除去皮毛。倘大法国人与海关不能定各货皮毛轻重,就将争执各件连皮过秤,先定多寡约数,再复除净皮毛,称其斤重,即以所称通计类推。当查验货物之时,如有意见不合,大法国商立请领事官前来,该领事官亦即知会海关,从中尽力作合;均限一日之内通报,否则不为准理。于议论未定之先,海关不得将互争数目姑写册上,恐后难于核定。进口货物遇有损坏,应核减税银,照估价之例,秉公办理。

第二十款 凡船进口,尚未领有牌照卸货,即与第十九款所载,在二日之内可出口往别口去。在此不必输纳钞饷,仍在卖货之口,完纳钞饷。

第二十一款

议定大法国船主或商人卸货完税则例,俱逐次按数输纳。至出口下货亦然。凡大法国船所有钞饷,一经全完,海关即给与实收,呈送领事官验明,即将船牌交还,准令开行。海关酌定银号若干,可以代中国收大法国应输饷项,该银号所给实收,一如中国官所给无异。所输之银,或纹银,或洋银,海关与领事官核其市价情形,将洋银比较纹银,应补水若干,照数补足。

第二十二款

凡船按照第二十款进口,出二日之外与未开舵卸货之先,即将船钞全完;按照例式,凡船在一百五十吨以上者,每吨钞银五钱;不及一百五十吨者,每吨纳钞银一钱。所有从前进口、出口各样规费,一概革除,以后不得再生别端。凡纳钞时,海关给发执照,开明船钞完纳,倘该船驶往别口,即于进口时,将执照送验,毋庸输钞,以免重复;凡大法国船,从外国进中国,止须纳船钞一次。所有大法国三板等小船,无论有篷、无篷,附搭过客、载运行李、书信、食物,并无应税之货者,一体免钞。若该小船载运货物,照一百五十吨以下之例,每吨输钞银一钱。倘大法国商人雇赁中国船艇,该船不输船钞。

第二十三款

大法国货物,在通商各口已按例输税,中国商人即便带进内地,经过税关,只照现例输税,不得复索规费,按今税则是有准绳,以后毋庸加增。倘有海关书役人等不守例款,诈取规费、增收税饷者,照中国例究治。

第二十四款

凡大法国船进通商各口,如将货在此卸去多寡,即照所卸之数输纳;其馀货物欲带往别口卸卖者,其饷银亦在别口输纳。遇有大法国人在此口已将货饷输纳,转欲载往别口售卖者,报明领事官,照会海关,将货验明,果系原封不动,给与牌照,注明该货曾在某口输饷。俟该商进别口时,将牌照呈送领事官,转送海关,查验免税,即给与牌照卸货,一切规费俱无;惟查出有夹私、诓骗等弊,即将该货严拿入官。

第二十五款

凡剥货若非奉官特准及必须剥运之处,不得将货辄行剥运。遇有免不得剥运之处,该商应报明领事官,给与执照,海关查验执照,准其剥货。该海关可以常著胥役监视。倘有不奉准而剥货者,除遇有意外危险不及等候外,所有私剥之货,全行入官。

第二十六款

凡通商各口海关均有部颁秤码、丈尺等项,应照造一分,比较准确,送领事官署收存,轻重、长短,一与粤海关无异,每件镌戳粤海关字样。所有钞饷各银输纳中国者,俱依此秤码兑交。如有秤丈货物争执,即以此式为准。

第二十七款

大法国人在通商各口贸易,凡入口、出口均照两国钦差大臣所定印押而附章程之税则,输纳钞饷。但因两国货物,或土产,或工艺,一时不同而价值有低昂之殊,其税则有增减之别,每七年较订一次,以资允协。七年之内,已定税银将来并不得加增,亦不得有别项规费。大法国人凡有钞饷输纳,其货物经此次画押载在则例,并非禁止、并无限制者,不拘从本国及别国带进,及无论带往何国,均听其便。大清国不得于例载各货物别增禁止限制之条。如将来改变则例,应与大法国会通议允后,方可酌改。至税则与章程现定与将来所定者,大法国商民每处每时悉照遵行,一如厚爱之国无异。

第二十八款

缘所定之税则公当,不为走私借口,谅大法国商船将来在通商各口不作走私之事;若或有商人、船只在各口走私,无论何等货价、何项货物,并例禁之货与偷漏者,地方官一体拿究入官。再中国可以随意禁止走私船只进中土,亦可以押令算清帐项,刻即出口。倘有别国冒用大法国旗号者,大法国设法禁止,以遏刁风。

第二十九款

大法国皇上任凭派拨兵船在通商各口地方停泊,弹压商民水手,俾领事得有威权。将来兵船人等皆有束约,不许滋事生端,即责成该兵船主饬令遵守第三十三款各船与陆地交涉及钤制水手之条例办理。至兵船议明约定,不纳各项钞饷。

第三十款

凡大法国兵船往来游奕,保护商船,所过中国通商各口,均以友谊接待。其兵船听凭采买日用各物,若有坏烂,亦可购料修补,俱无阻碍。倘大法国商船遇有破烂及别缘故,急须进口躲避者,无论何口当以友谊接待。如有大法国船只在中国近岸地方损坏,地方官闻知,即为拯救,给与日用急需,设法打捞货物,不使损坏,随照会附近领事等官,会同地方官,设法著令该商捎人等回国,及为之拯救破船木片、货物等项。

第三十一款

将来中国遇有与别国用兵,除敌国布告堵口不能前进外,中国不为禁阻大法国贸易及与用兵之国交易。凡大法国船从中国口驶往敌国口,所有进口、出口各例货物并无妨碍,如常贸易无异。

第三十二款

凡大法国商船、兵船水手人等逃亡,领事官及船主知会地方官,实力查拿,解送领事官及船主收领。倘有中国人役负罪逃入大法国寓所或商船隐匿,地方官照会领事官,查明罪由,即设法拘送中国官;彼此均不得稍有庇匿。

第三十三款 水手登岸,须遵约束规条,所有应行规条,领事官议定,照会地方官查照,以防该水手与内地民人滋事争端。

第三十四款

遇有大法国商船在中国洋面被洋盗打劫,附近文武官员一经闻知,即上紧缉拿,照例治罪。所有赃物,无论在何处搜获及如何情形,均缴送领事官,转给事主收领。倘承缉之人,或不能获盗,或不能全起赃物,则照中国例处分,但不能赔偿。

第三十五款

凡大法国人有怀怨挟嫌中国人者,应先呈明领事官,覆加详核,竭力调停。如有中国人怀怨大法国人者,领事官亦虚心详核,为之调停。倘遇有争讼,领事官不能为之调停,即移请中国官协力办理,查核明白秉公完结。

第三十六款

将来大法国人在通商各口地方为中国人陷害、凌辱、骚扰,地方官随在弹压,设法防护;更有匪徒、狂民欲行偷盗、毁坏,放火大法国房屋、货行及所建各等院宅,中国官或访闻,或领事官照会,立即饬差驱逐党羽,严拿匪犯,照例从重治罪,将来听凭向应行追脏著赔者责偿。

第三十七款

将来若有中国人负欠大法国人船主及商人债项者,毋论亏负、诓骗等情,大法国人不得照旧例向保商追取;惟应告知领事官,照会地方官查办,出力责令照例赔偿。但负欠之人,或缉捕不获,或亡不存,或家产尽绝,无力赔偿,大法国商人不得问官取赔。遇有大法国人诓骗中国人财物者,领事官亦一体为中国人出力追还,但中国人不得问领事官与大法国取偿。

第三十八款

凡有大法国人与中国人争闹事件,或遇有争斗中,或一、二人及多人不等,被火器及别器殴伤致毙者,系中国人,由中国官严拿审明,照中国例治罪,系大法国人,由领事官设法拘拿,迅速讯明,照大法国例治罪,其应如何治罪之处,将来大法国议定例款。如有别样情形在本款未经分晰者,俱照此办理,因所定之例,大法国人在各口地方如有犯大小等罪,均照大法国办理。

第三十九款

大法国人在通商各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大法国官办理,遇有大法国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至大法国船在通商各口地方,中国官亦不为经理,均归大法国官及该船主自行料理。

第四十款

日后大法国皇上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当就互换章程年月,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至别国所定章程,不在大法国此次所定条款内者,大法国领事等官与民人不能限以遵守;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大法国亦与焉。

第四十一款

兹大法国大皇帝欲表美意,与大清国大皇帝特将凡可忆往日各不协之处而今已欣然解释,不列于此和约章程之中,因此所有把守广东省城以前各事宜,与大法国军兵各费用,而今两国议定妥当,准行分款开例,而其款仍与在本和约章程缮列通行无异。

第四十二款

凡议立和好、贸易、船只情事等章程,两国大臣画押用印,奏上大皇帝。自画押用印之日起,约计限以一年,大清国大皇帝、大法国大皇帝彼此御览,钦定批准,即在京师交互存照。交互之后,中国即将本和约章程行文内外各宪,偏行周知。两国钦差大臣即于章程画押盖印,以为凭据。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即降生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在直隶天津钤用关防,一样四本,各执二本存照。

附注

本条约见《咸丰条约》,卷6,页3―17。法文本见《海关中外条约》,卷1,页814―835。

本条约原称为《和约章程》;通称为《天津条约》。一八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北京交换批准。

和约章程补遗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天津。

第一款 西林县知县张鸣凤敢将本国传教人马神父恣意杀,本系有罪之人,应将该知县革职,并言明嗣后永不得莅任。

第二款 西林县既经革职后,即照会大法国钦差大臣知照,又将革职事由备载京报内。

第三款 大法国民人及所保护者在广东省城所有行内物件,大法、大英军兵未入省之先,皆被百姓或烧、或劫,后计多寡,按据分赔。

第四款

中国官员固执不允大法国以理所请各赔补之处,以致军需繁多,务必由广东海关照数赔补。其赔补银与军兵费用约有二百万两之多;应将此银交大法国驻札中国钦差大臣收入,复回收单执照。其二百万两分六次,每年一次交清,或用银两,或用会单,仍由广东海关交清,将来凡有本国完纳出入货税各客商,皆准量税之多寡,用银九分,会单一分完纳。其交银,首次从两国钦差大臣画押章程之日起,约一年之内交清。广东海关于抽税时,若欲每年惟收会单,其会单值银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两三钱四分之数,即六分之一抽税,亦无不可。后在广东,中国大宪会同大法国钦差派员预行会议,定立会单图式印章,如何交收,每会单值银多少,交清银两之后如何注销,以免重复。

第五款

中国将上款所开银数,或用银两,或用海关会单,一经交清,大法国军兵即时退出粤省,惟以军兵及速退出之便,中国欲将各会单或先期,或按次,分明年号交出,在领事官署寄存,亦无不可。

第六款 以上各款仍如各字列载和约章程内一律无异,因此两国钦差大臣画押钤印。

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即降生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在直隶天津钤用关防,一样四本,各执二本存照。

附注

本和约章程补遗见《咸丰条约》,卷6,页18―19。法文本见《海关中外条约》,卷1,页836―839。

本和约章程补遗实即天津条约附款,与天津条约同日交换批准。

天国拯救面包房怎么建造

01 天京陷落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导致安庆失守。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已危,天京保卫战进入决战阶段。

这时李秀成再克杭州,席卷了浙西、浙东的大片土地,从战争的局部来说虽然也是一个胜利,但从战争全局来说,并非是对太平军西线损失的一个补偿,更谈不上能起到支援天京保卫战的作用。相反,浙江的军事进展却加深了太平军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浙江的军事胜利,反加速了南京的陷落。

从1862年开始的天京保卫战,主要战役是天京会战和紧接着的进兵淮南。

在天京会战前夕,李秀成为了应对两面作战的军情,主张对天京城下的湘军采取守势,企图先避其锐气,而后击其情归。而对上海则主张采取攻势,计划占领上海;巩固苏杭。这种攻守倒置的战略,反而利于湘军在天京外围实施所谓“似宜先守后战,脚跟站定”的部署。

1862年8月,李秀成邀集诸王在苏州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商讨作战部署,决定分兵三路救挽天京。即派杨辅清等军进攻皖南宁国,以牵制敌人的增援部队,派陈坤书等军攻芜湖金柱关,以截断敌军粮道。李秀成则亲率大军迎战天京城外的敌军。

10月中旬李秀成军开始猛攻雨花台的湘军大营,太平军在这次战役中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优势,攻势异常猛烈,使远在安庆的曾国藩也承认:

“警报纷来,如在惊涛骇浪之中” “大江南北之危,实如累卵”。

可是历时46天的会战,太平军还是以战而无功而结束。关于此次会战的失败原因,李秀成自己承认:

“八月而来,各未带冬衣,九十月正逢天冷,兵又无粮,未能成事在此也。”

其实这只是由于战略错误而派生出来的客观困难而已。李秀成在这次会战中所犯的战略错误,首先是把太平军主力都用在面对面的攻坚战上,作战大量使用火力,可一旦用尽,只得败兴而退。若能将太平军主力插到敌人后方,对敌包抄迂回,截断其供应线与粮道,那战局必然改观。

而且,会战一开始,曾国藩忧心如焚,就是唯恐“援贼再来,则归路全断,一蚁溃堤”。可是曾国藩所虑,却为李秀成所轻。

其次是李秀成在此次会战中未能专心贯注,一获悉“听王败于上海四口,全股就歼,苏昆空虚”就急忙回首照顾自己的领地了,天京会战就因此以失利而告终。

洪秀全为了弥补天京会战的失利,又命令李秀成进行淮南战役,并执行“进北攻南”的战略计划,这可以说他是对“围魏救赵”计的效法,而失败也更惨重。

所谓“进北攻南”的战略目标有三:

第一、太平军渡江北征,以便使南岸的湘军回救北岸的腹地,从而解天京之危。

第二、淮南是产粮区,占领它可以解除天京的粮荒。

第三、能与皖北一带的扶王陈得才、捻军张洛行等取得联系,重振皖南的局势。

可是这些意图很快被曾国藩觉察,曾国藩亲自从安庆到天京前线,指挥湘军将太平军围护天京城的石垒全部攻破,这样太平军“攻北”不仅未能牵南岸的湘军回救,反而自己非得回救天京不可了。

再说,当李秀成进入淮南地区时,正逢青黄不接,土地无粮,太平军又未得食,饿者多。李秀成军逢此绝境,那里还搞得到粮食接济天京,至于皖北的捻军张洛行,此时也不幸被清军打败,其他首领所剩无几,皖北的局势一蹶不振。

这样,李秀成进兵淮南的三个战略目标均告落空。

1863年6月,因天京、苏州危急,李秀成被天王诏回天京,太平军在江浦一带渡江。可那时,正逢大江水涨,道路被水冲崩,无处行走。而且,水灾严重,官兵无栖身之所,虽有米却没有柴火煮食,饿甚多,正逢杨帅、彭帅水军来攻打,此举前后失去战士十数万人。这就是“进北攻南”战略招致的惨重损失。

李秀成在淮南战役失败之后,从1863年6月开始参加苏浙战争。苏州沦陷后,李秀成回到天京。这年11月,曾国藩军已攻陷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据点,根据当时天京所处的不利境地,天京城只有太平门、神策门尚与外界相通,外援断绝。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的主张,即:

“京城不能保守,曾(曾国藩)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若不依臣所奏,六绝定矣!”。

此主张提供太平天国将领相议时,得到大家的赞同,可是洪秀全拒绝了当时唯一可行的“让城别走”方案。

1864年2月底-4月,湘军占领太平门、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此时城内的太平军已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经过4个月惨烈守城战与巷战之后,太平军大部战,一部自焚。

至此,历时3年的天京保卫战全面失败,天京沦陷它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02 洪秀全之

因为史料缺乏以及各种史料之间又相互矛盾,导致对洪秀全之的说法不一。

一说洪秀全“服毒自尽”,如范文澜先生所写的《中国通史》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

一说洪秀全病逝,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他1864年5月中旬生病之后,6月1日离世。

综合来看,洪秀全是前患病,健康状况极度恶化,但导致他亡的直接原因应该是病中服毒自杀,以身殉国。

1864年5月30日,也就是洪秀全前一天发布了一道诏令:

“ 大众安心,联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这道诏令表明了天京危在旦夕,洪秀全不愿作阶下囚,决心以身殉国的一个临终嘱咐,他就是在这道诏令之后的次日突然暴亡的。

根据洪秀全当时的病状,并没有患致的急症,洪仁玕、李秀成等人说他“卧病二旬”、“不食药方,任病任好”,就是明证。所以,把洪秀全的暴亡当成急症致,恐怕是缺乏根据的。

再从洪秀全卧病以前,已经产生了厌倦尘世之感,期望有龙车载着他升天,与洪秀全后来临前一天发布的上天堂诏令是前后呼应的,说明了洪秀全早已有应急的思想准备,时候到了,他即以身殉国。

此外,还可以联系到天京危急时,洪秀全曾写诗明志说:

“神爷试草桥水深,为何吃粥就变心?不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漓淋。不见先锋与前导,立功天国人所钦!”

当着国破身亡之际,洪秀全既不能接受李秀成“让城别走”的进取策略,就只有以自杀的消极行动来表明自己以身殉国的决心。

他的暴亡,与其说是危急症致,不如说是病中自杀更符合洪秀全的思想发展和当时的身体健康情况。

先把钱放个几万到箱子里,要建面包房跟那个工程师说,建筑的先决条件看边上那本书。

首先得再箱子里面放钱,其次就是伐木场要优先建,然后是修路造桥,商人要先建起来,因为有了商人接下来购买材料就会有人运送,接着就是购买材料(谷物,煤炭,牲畜,石材)这些东西,会在你的任务列表里面有个专门的任务,让你知道在哪里购买。

其次就是改良,面包房和屠宰场只能2选1,卫兵室和马厩只能2选1,盔甲匠和武器匠只能2选1。市政厅和教堂建议最后,在建因为贼费钱还没有收益!等建筑全部完工后,要记得招募NPC,这样你的各个建筑的收益会有加成。

《天国拯救》村庄建筑建造顺序推荐:

成就里面有个日入2k的成就想完成这个成就前面就不能建造市政厅和教堂,要选择性的去建造相配合的建筑。

面包房:基本收入250,有酒馆时再+50。

屠夫:基本收入290,有酒馆时再+70。

毕竟这两个是对立建筑,建了这一个就不能建另一个。但存在一个关键建筑:蜂箱。蜂箱会给面包房再+80,给酒馆再+100,因为酒馆没有对立建筑,所以面包房的实际收入为380,而屠夫为360。

马厩:140+120,锻造台给35。

卫兵室:110+150,锻造台给35。

这两个没什么区别,马厩会卖最好的马和马具,卫兵室的人多还有训练场。自行选择。

酒馆+蜂箱+面包房+卫兵室/马厩+锻造台+商人=500+120+300+260+535+50=1765。

酒馆+蜂箱+屠夫+马厩/卫兵室+锻造台+商人=500+40+360+260+535+50=1745。

这两套方案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依个人喜好建造,但在建造完成之前不要造市政厅和教堂,这两个是耗钱大户。

但我目前还不知道补给任务中的两处粮食产地之间有什么区别,四处木炭中金杰那边可能会便宜些?还有三处牲畜。一定要把所有建筑的改良选项全部建造,这样在不建造市政厅不拉人的情况下就能日入2k。